紡織品的耐貯存色牢度
由不同顏色部分組成的紡織品,在貯存時有時會發生染料由一個區域向另一區域遷移的情況,通常是由深色部分向淺色部分遷移,這種現象不同于升華,因為它是在低于升華溫度下進行。紡織品色牢度是指有色產品抵抗外界各種作用而不變色的能力,而顏色遷移現象不僅與紡織品本身的色牢度有關,而且與被遷移材料的材質以及相關的生產工藝、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而貯存中產生染料遷移現象以滌綸涂層面料尤為明顯。
耐貯存色牢度試驗
1、試驗設備
由一副不銹鋼架和質量約5kg,底部面115 mm ×60 mm的重錘配套組成,并附有尺寸115 mm ×60 mm×1.5 mm的玻璃板或丙烯酸樹脂板;恒溫恒濕裝置;分光光度測色儀或色度計;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多纖維貼襯織物;染不上色的織物;三級水。
2、試樣制備
GB/T 32008-2015標準和 GB/T 22700-2008 都是使用 GB/T 7568.7 中要求的多纖維貼襯織物 DW,而 AATCC 163-2012 則使用NO.10或與試樣同組分的白色織物。另備樣尺寸見下表,由下表可以看出,GB/T 32008-2015標準和GB/T 22700尺寸要求一致。
GB/T 32008-2015標準對備樣要求更加細致,包括了織物、紗線和散纖維,以及涂層織物的備樣方法。
3、操作
GB/T 22700-2008的附錄C為規范性附錄,其試驗方法參照AATCC 163-2007 的方法1,在多纖維使用和備樣尺寸上略有不同,試驗條件和儀器設備大致相似。GB/T 32008-2015標準與其比較更加細化。
4、評定
GB/T 22700附錄C僅要求使用沾色用灰色樣卡評定 多纖維標準貼襯的沾色等級。
AATCC163要求用AATCC沾色灰卡、AATCC9級沾色彩卡或儀器評級評價多纖維 貼襯織物和白色織物的沾色,如果注意到測試樣出現變色,使用AATCC變色灰卡或AATCC儀器評級評價變色級數,記錄相應的灰卡級數。
GB/T 32008要求使用灰色樣卡或儀器評級評定多纖維貼襯織物的沾色和每塊試樣的變色級數,并特別提到涂層織物出現粘連、破損、干裂或剝離脫落等現象,可不評定變色級數,需在試驗報告中說明。
影響貯存中染料遷移的因素
1、紡織品貯存中,倉庫的環境悶熱或者潮濕。
2、服裝制作中,經蒸汽熨燙的衣物殘留水分,就把半成品堆積在一起,加上車間空氣悶熱引起的染料轉移。
3、成品整燙未等水分干燥就直接包裝,也是造成染料轉移的因素。
- 上一條麻紡產品的印染加工工藝
- 下一條沒有了